以「哀傷的意義建構」聞名的美國哀傷心理學者Robert Neimeyer,在今年針對因為Covid-19而喪親的族群,發表了一個新的評估量表,稱之為「疫情哀傷量表」(Pandemic Grief Scale, PGS),最近熱騰騰地在《#死亡研究》(Death Studies)期刊刊登出來。
Neimeyer與Lee,在2020年11月3日到5日(對,你沒看錯,只用了3天),以線上量表收集了831份有效問卷,統計分析證實了短短5題的「疫情哀傷量表」具有足夠的信效度。
研究團隊相當佛心地將這五題題目公開在期刊文章中,並且標註歡迎大家使用在臨床評估以及研究中,只要在使用時,正確引用他們的原著文章,不需向他們正式申請許可就可以印製使用。
量表原文請見圖。
我將《疫情哀傷量表(PGS)》的5個題目,翻譯如後:
在過去2個星期,因為你在疫情期間所遭遇到的失落或喪親,你有多常經驗到以下這些想法、感覺,或是行為?
我希望可以死去,好跟我那個過世的親人朋友在一起
因為經歷這個失落,我對於自己生活裡的角色感到困惑,我以前認識的那個自己好像消失不見了
因為這個失落,好像什麼都不再重要了
我發現我很難回憶起跟那個過世的人曾共渡的正向時光
我相信一旦過世的那個人不再在我身邊,生活就變得沒有意義、空虛,或是無以為繼
《疫情哀傷量表(PGS)》是一個以症狀頻率自評的四點量表(0~3分),評估最近兩個禮拜,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出現的頻率,0分為「完全沒有」,1分是「有幾天」,2分是「超過一半的日子」,3分是「幾乎每天」。
這五題加總後,會有一個總分,你得到幾分呢?
以七分為切截點,大於或等於七分者,就表示在疫情期間,你若面臨重大失落或是親人過世,到現在,你仍哀傷適應狀況不佳,可能需要額外的協助。
歡迎留言告訴我,你自我評量這五題之後,有什麼心得或感受?
你認為這樣的量表,可以使用在哪些場合或是時機呢?
參考文獻:
Lee, S. A., & Neimeyer, R. A. (2022). Pandemic Grief Scale: A screening tool for dysfunctional grief due to a COVID-19 loss. Death Studies, 46(1), 14-24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