會談中的同理心萬用句型,for what?

來柳營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(就是我工作的單位)實習的同學,每天都要寫一份「實習日誌」,在隔天上班前E-mail給我,我看完之後,會給予當天的日誌,或是當天與實習學生互動時發生的事,給予文字的回饋。

半年的全職實習下來,我跟學生,除了督導關係,某個程度上也很像筆友。

 

回饋日誌的時候,除了回應學生在實習中的疑惑、給予學習上的建議、提供參考資料,以一種非同步的方式,協助學生學習上更有效率,但有時候我自己也會在回饋學生時,感受到我在寫的是,這二十年臨床經驗累積下來,對於教科書上所說的「Know what」,我自己體會到的「Know how」與「Know why」。

比方前幾天,我在學生的日誌回饋中,寫了一大段我自己覺得很「啊哈!」的一段話,也想跟大家分享:

 

心理諮商的同理心訓練中,有一個萬用起始句型:「我聽到你說…,聽起來你覺得…」前半段是會談的摘要,也就是「我理解、消化了剛剛你講的一大堆裡,有些對我來說滿特別的地方,跟你做個確認」,後半句的意涵是「但根據我自己的生活經驗,我猜這其中還有些詮釋、有些感覺,是你沒說出來,或說不出來的,讓我來猜猜看那可能是什麼」。

透過這樣子的句型,表達我們會談的意圖,在於靠近與理解,也協助說話的人去梳理自己的經驗,讓她進一步觸碰到自己的情緒面與意義面,如果這個過程她覺得不舒服(可能是我們給予推測的方式太粗暴,也可能是那個實存的感受過於痛苦創傷),我們就要退回來一些,或是往旁邊繞一下圈子;但如果這樣的對話氛圍,對方覺得安全而且好奇,就會自然開展,而且對方會覺得「哇,你好懂我!」雖然一切的內容都是她自己講出來的,但能夠安心地講、感受到被接住,本身就相當療癒了。

 

 

相信各位助人工作者,多少都使用過上述的句型,有時候有點匠氣,但有時候卻很貼近。如果知道會談中為什麼要這樣協助個案整理經驗、推近情緒,應該更能在對方的回應中,檢核我說得是否夠清楚?是否有達到同理的效果?

 

你是否也有哪些在助人工作中常用的「萬用句型」呢?說出來通常可以達到那些效果呢?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